骨骼肌钝挫伤兔模型制备与打击力度的关系

来源:肿瘤影像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背景: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研究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作者认为以兔为实验对象可以更好地观察其宏观及影像学变化。目的:以自制重物下砸仪为实验基础,根据不同打击高度,制备骨骼肌损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研究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作者认为以兔为实验对象可以更好地观察其宏观及影像学变化。目的:以自制重物下砸仪为实验基础,根据不同打击高度,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希望为后续兔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复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33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3只,75 cm高度打击组、50 cm高度打击组、25 cm高度打击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进行不同力度的打击,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通过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超声影像等结果对比不同高度打击后的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与结论:①从50 cm高度进行打击,可对骨骼肌造成中度损伤,其自然恢复时间大于21 d,适合于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建立;②75 cm高度打击易造成骨折,动物死亡较多;③25 cm高度打击,损伤较轻,7 d即可恢复,不适合用于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

文章来源:《肿瘤影像学》 网址: http://www.zlyxxzz.cn/qikandaodu/2020/1112/359.html



上一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舌鳞癌细胞:是促进生长还
下一篇:CT影像学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

肿瘤影像学投稿 | 肿瘤影像学编辑部| 肿瘤影像学版面费 | 肿瘤影像学论文发表 | 肿瘤影像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肿瘤影像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