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肿瘤影像学》投稿方式[10/30]
- · 《肿瘤影像学》数据库收[10/30]
- · 《肿瘤影像学》期刊栏目[10/30]
- · 《肿瘤影像学》杂志社刊[10/30]
- · 《肿瘤影像学》编辑部征[10/30]
- · 肿瘤影像学版面费是多少[10/30]
“滴血”看复发,王绿化、毕楠教授团队发布液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研究前瞻性入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诊治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不同时间点(基线、放疗中第4周、放疗后1月、放疗后3月、影像学进展时)的外周血样本,统一采用
研究前瞻性入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诊治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不同时间点(基线、放疗中第4周、放疗后1月、放疗后3月、影像学进展时)的外周血样本,统一采用含474个肺癌放疗基因的 panel进行ctDNA的检测。
图2 (A-D). 放疗后1月ctDNA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A-C);代表性病例(D);测试集中化放疗后1月的ctDNA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E)
毕楠教授:(1) 本研究使用的panel含有474个肺癌常见基因,测序深度为常规的5000X,对于分期较早的患者检出率低一些,因此本研究纳入的I-II期患者患者较少,而87%的患者为局部晚期。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刘则伯
文章截图
研究结果
(2)所有患者均采集基线血(初诊放化疗前采集)进行比对分析,基线检测ctDNA为阴性的肺癌患者,后续治疗过程中及复发时动态采样检测出阳性的概率低,ctDNA动态监测的预测价值有限,因此本研究动态随访过程中将重点关注基线ctDNA阳性的患者。
图1 (E,F). 基线ctDNA状态分组患者PFS (A)及OS (B)的Kaplan-Meier曲线
王绿化教授:目前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治疗(PACIFIC模式)已经成为不可手术LA-NSCLC的标准治疗,但传统的同步放化疗可治愈一部分患者,ctDNA检测结果有助于找到这部分预后好的患者;对于放疗后ctDNA仍为阳性预后比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积极的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巩固治疗或靶向药物。此外,更加规律的影像学复查也比较重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结果显示组0和组1患者较组2和组3患者有显著较好的PFS和OS (图3A,B)。
毕楠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
王绿化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
图 3. 基于ctDNA的4种动态变化模式分组患者PFS (A)及OS (B)的Kaplan-Meier曲线,基于ctDNA是否清零患者PFS (C)及OS (D)的Kaplan-Meier曲线
本研究数据分析时也曾分析过放疗后1月影像学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发现影像学变化的预测价值有限,不能较好预测患者预后。
对于放疗后1个月ctDNA阳性患者,需采取更加积极的巩固治疗措施,并密切监测其影像学复发,早发现早治疗,以尽力改善高危复发患者的预后。
作为代表性病例,图2D展示了一名ⅢA期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结果,该患者在初始诊断时基线ctDNA阳性,在TP2时无法检测到ctDNA,相应时间点的肿瘤也显著缩小。末次随访时间距离该患者确诊肺鳞癌日期已达28月,该时间点的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无肿瘤进展征象。
ctDNA是一个无创,准确度高,预测能力佳的生物标志物,是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有益补充;此外ctDNA更能提供肿瘤的分子特征如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等,对进展后的进一步精准治疗、避免再次穿刺活检等都有作用。
研究提示,肺癌患者基线ctDNA 水平随着TNM分期的增加显著升高,与疾病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根据患者基线ctDNA状态将患者分为ctDNA阳性组和ctDNA阴性组,但ctDNA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E、1F),提示基线ctDNA不能成为接受化放疗的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
研究者对治疗开始后的4个时间点分别进行ctDNA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这4个时间点的ctDNA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预后,而放疗后1月时间点(TP2)的ctDNA预后分层能力最佳。TP2时间点ctDNA阴性患者的PFS和OS显著优于该时间点ctDNA阳性患者(P<0.0001;P=0.0016)(图2A,B)。因脑转移患者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排除/排除脑转移患者两组人群的风险比。结果仍显示TP2时间点预测能力最佳(图2C)。
Group 2 (ctDNA降低非清零组):基线ctDNA检测为阳性,动态监测ctDNA水平减低,但末次采血ctDNA检测仍然为阳性;
Group 0 (ctDNA阴性组):所有时间点ctDNA检测均为阴性;
同步放化疗是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标准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疗效有限,半数的患者在1年内肿瘤复发。以往单纯通过影像学改变无法很好预测LA-NSCLC放化疗后的预后,如何精准识别肺癌复发高危人群,以便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那么除了通过影像学判断复发,是否可以“滴血”看复发?
毕楠教授:本研究中采血时间点有限,未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但对于疗效较差,复发时间早的患者来看,本研究确实观察到他们疗后ctDNA阳性的占比较高。下一步会我们会考虑增加疗后采样时间点以便提供足够的数据探究此问题。
文章来源:《肿瘤影像学》 网址: http://www.zlyxxzz.cn/zonghexinwen/2022/0612/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