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肿瘤影像学》投稿方式[10/30]
- · 《肿瘤影像学》数据库收[10/30]
- · 《肿瘤影像学》期刊栏目[10/30]
- · 《肿瘤影像学》杂志社刊[10/30]
- · 《肿瘤影像学》编辑部征[10/30]
- · 肿瘤影像学版面费是多少[10/30]
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应用价值和检(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7] 崔安明. 1.5T 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44-146. [8] 王明坤. 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
[7] 崔安明. 1.5T 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44-146.
[8] 王明坤. 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4):166-168.
[9] 张军军. 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2):475-476.
[10] 欧阳红斌,李朝晖,赖永娥,等.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关节镜检查对比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298-299,323.
[11] 曾德更. MRI 与关节镜在前交叉韧带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46(4):381-384.
[12] 刘海霞. MRI 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33-34.
[13] 邓捷,颜显杰,林杨皓. 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软骨及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3):52-54.
[14] 范洁,姜晓龙,郑桂霞.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术在膝关节手术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124-126.
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早期诊断对于阻止病情进展为膝骨性关节炎十分重要,关节镜虽然是诊断膝关节内关节病变的金标准,但是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并不适宜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准确评估半月板损伤的安全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准确诊断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就诊人数逐渐增多,对此类患者,及时诊断并尽早实施治疗干预,对于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至关重要。在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中,核磁共振诊断是一种无创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分辨率,检查过程安全性高,可以反复应用,因此在膝关节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为进一步客观、准确地评估该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进而确立核磁共振诊断在膝关节疾病中的诊断地位,我院收集80 例因膝关节损伤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分析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现整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 年9 月—2019 年10 月因膝关节损伤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 例患者,所有患者就诊时均伴随不同程度膝关节疼痛,活动或受力后疼痛加剧,临床资料齐全完备,既往无膝关节手术史。80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8 例,女性患者32 例,年龄31 ~77 岁,平均年龄(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7 例,高坠24 例,机械性损伤19 例,其他原因10 例 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专科查体有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弹响等症状;②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听力障碍或意识障碍,能够积极配合检查;③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膝关节严重变形或存在先天性发育畸形;②既往有明确骨性关节炎疾病;③存在核磁共振检查禁忌症,例如体内有金属移植物等;④依从性差或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及关节镜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3.1 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仪器采用GE1.5T 磁共振扫描仪,在检查前提前告知患者扫描检查过程中仪器噪音较大,检查时间约20 min,叮嘱患者减少身体移动避免出现图像伪影,确保获得准确清晰的图像。指导患者平静呼吸,取仰卧位,将膝关节表面线圈固定,患肢外旋15°,膝关节处于平静状态。常规扫描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T1WI,T2WI,PDWI 序列,扫描层间距为1 mm,层厚为4 mm,扫描结束后保存扫描图像,由2 名专业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若2 名医师对诊断结果存在意见分歧,需由上级医师介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依据图像分析结果,参照半月板损伤分级标准[2],将半月板损伤诊断信号分为以下四级:(1)0 级:正常,半月板形态规则,均匀低信号;(2)Ⅰ级:局灶性高信号,与半月板关节面无接触,存在粘液样变性病理表现;(3)Ⅱ级:高信号影为水平线形,延伸至关节囊缘;(4)Ⅲ级:半月板内出现不规则高信号影并延伸至半月板关节面。关节镜对半月板损伤分级的诊断标准[3]:(1)0 级:正常,半月板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完整;(2)I 级:表面基本光滑,形态正常,存在粘液样变性病理表现;(3)II 级:半月板形态变薄,表面不连续;(4)III 级:半月板呈多块状并向关节腔内移位,结构部分或全部消失,半月板边缘呈毛刷样退变改变 关节镜检查 检查仪器采用美国施乐辉数字化关节镜手术系统,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以膝关节内侧作为手术入口,首先探查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之后观察半月板滑膜缘及关节囊,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细微损伤,最后探查半月板根本损伤情况,根据探查结果评估关节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情况,确定损伤位置 观察指标以关节镜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核磁共振诊断、常规CT 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同时对比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损伤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本研究所有病例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核磁共振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检出率80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经关节镜检查,有38 例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其余42 例患者未发现诊断异常,经过核磁共振检查有37 例患者检出,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半月板前角有II ~III 级信号,影像学特征为水平或线形半月板内高信号,部分可延伸至关节囊缘,部分患者的不规则高信号达关节面,粘液变性范围大。从形态学角度分析,矢状面上,内侧半月板后角大于前角,关节囊缘距胫骨后方关节软骨不足5 mm,半月板游离缘变钝。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为97.37%(37/38),1 例漏诊病例在关节镜下表现为轻微边缘细微损伤,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则表现正常,因此造成漏诊 核磁共振与常规CT 的半月板损伤分级比较将所有患者的核磁共振与常规CT 检查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检查方法对半月板损伤分级的诊断差异性显著,与关节镜比较,核磁共振检查对半月板损伤分级的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CT 检查对半月板损伤分级的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核磁共振与常规CT 的半月板损伤分级比较[例(%)]检查方法 例数 0 级 Ⅰ级 Ⅱ级 Ⅲ级关节镜 80 42(52.50) 20(25.00) 10(12.50) 8(10.00)核磁共振 80 43(53.75) 19(23.75) 10(12.50) 8(10.00)常规CT 80 54(67.50) 13(16.25) 8(10.00) 5(6.25)3 讨论膝关节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的重要器官,半月板则是膝关节受损后最易受累的结构之一,根据受损原因,临床将半月板损伤分为创伤性和退变性两类,前者普遍集中于年轻运动人群,是运动时直接、剧烈撞击造成的损伤,例如足球、篮球、滑雪运动中[4]。后者则与急性外伤无关,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半月板粘液通常会出现钙化或变性表现,从而由早期膝骨性关节炎发展为半月板损伤。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中之重,是防止进展为膝骨性关节炎的关键环节,因此,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5]。在半月板损伤诊断中,骨科医师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查体,对于疑似损伤者再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可见影像学检查手段是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CT、关节造影、X 线等诊断技术不断更迭[6]。关节镜是诊断膝关节关节内损伤疾病的金标准,对于临床报告的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地了解、评估患者的损伤部位、大小及程度,从而进一步确定手术治疗方案,但是关节镜检查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方式,检查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并不被患者所普遍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分辨率高、无创、检查准确等优势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半月板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由于关节镜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核磁共振诊断已成为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7]。本次课题旨在研究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对其检出率进行评估,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客观评估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对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表现提高认识,逐步完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为97.37%,准确性较高,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1 例漏诊病例在关节镜下表现为轻微边缘细微损伤,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则表现正常,因此出现漏诊,分析核磁共振检查信号表现能够对半月板损伤进行准确分级,结果与关节镜检查基本一致。核磁共振诊断在膝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与专科查体相比检查结果更加可靠,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可以有效避免接受关节镜检查[8]。核磁共振检查能够较高的准确性,与其高分辨率有关,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多方位任意断面成像,因此能够帮助医师准确了解患者损伤情况,而且检查过程具有无创性,更易被患者所接受[9]。通过信号表现能够进一步评估半月板损伤病理变化,从而根据损伤分级进行针对性治疗[10-14]。综上所述,核磁共振诊断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清晰显示损伤情况,而且具有无创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完善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参考文献[1] 辛奕,颜广林,卞光军. 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2):2658-2659.[2] 苏祥均.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T 与MRI 诊断临床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4):126-127.[3] 李文举,王坤. 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与关节镜所见的比较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2017,24(4):380-381.[4] 凌岳,叶小玲,阮兵,等. 3.0T MRI 3D-SPACE 序列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17(5):477-479.[5] 颜福田.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CT 及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分析[J]. 智慧健康,2019,5(20):1-2.[6] 李椅芳. 124 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诊断的价值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6):85.[7] 崔安明. 1.5T 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44-146.[8] 王明坤. 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4):166-168.[9] 张军军. 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2):475-476.[10] 欧阳红斌,李朝晖,赖永娥,等.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关节镜检查对比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298-299,323.[11] 曾德更. MRI 与关节镜在前交叉韧带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46(4):381-384.[12] 刘海霞. MRI 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33-34.[13] 邓捷,颜显杰,林杨皓. 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软骨及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3):52-54.[14] 范洁,姜晓龙,郑桂霞.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术在膝关节手术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124-126.
文章来源:《肿瘤影像学》 网址: http://www.zlyxxzz.cn/qikandaodu/2021/012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