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看复发,王绿化、毕楠教授团队发布液(2)

来源:肿瘤影像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根据ctDNA在肿瘤进展前不同检测时间点动态变化,研究者将有≥3个时间点采血的患者分为4组: 同时本科研团队还将在此课题基础上,进一步探究ctDNA对免

根据ctDNA在肿瘤进展前不同检测时间点动态变化,研究者将有≥3个时间点采血的患者分为4组:

同时本科研团队还将在此课题基础上,进一步探究ctDNA对免疫巩固治疗的疗效预测价值,期待通过ctDNA检测进一步指导免疫巩固治疗选择。

毕楠教授:由于放射治疗作用机制的特性,放疗后的影像学改变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有限,不能代替ctDNA预测患者预后。大多数患者在放疗后1-3个月,甚至半年肿瘤会持续缩小,并且放疗后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变等良性影像改变,也会影响CT对疗效的判定。多项研究结果显示,CT上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的近期疗效并不能很好预测LA-NSCLC放化疗后的OS和长期疗效,这一点是和单纯药物治疗存在显著差异的。

研究者说

根据ctDNA在肿瘤进展前末次采血ctDNA检测是否为阴性,研究者进一步将患者分为ctDNA清零组和ctDNA未清零组,发现ctDNA清零的患者有显著较好的PFS 和OS (图3C,D)。这些研究结果均提示ctDNA动态监测有潜力预测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王绿化教授: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中都得到一致的结论,结合目前其他小样本研究,以及NSCLC术后ctDNA和MRD监测的研究,结论都比较相似,即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后的ctDNA/MRD状态是疗效预测的最佳时间点。但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之前,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队列加以验证。

近日,由国际著名肺癌放疗专家王绿化、毕楠教授团队设计开展的循环肿瘤DNA(ctDNA)预测LA-NSCLC患者预后的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Cancer》(IF=27.401)发布。该研究是继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之后,亚洲首个高质量队列研究。

Group 3 (ctDNA升高组):ctDNA水平升高。

同时,研究人员用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测试集对这一结果进行了验证(图2E)。以上结果均表明,化放疗后1个月是收集血浆样本以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时间点。

研究亮点

研究揭示,通过检测放疗后患者血液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癌症复发。2021年该研究前期结果曾获邀在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进行口头报告。研究通过多时间点动态采样分析,首次发现放疗后1个月是最佳采血时点,该时点ctDNA状态对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最佳,优于放疗前基线水平和放疗中4周。(Molecular Cancer,5月19日在线版)

王绿化教授:肿瘤的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存在机制的不同,对于ctDNA在接受放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不多。本研究是继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之后,亚洲首个高质量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放疗后1月的ctDNA疗效预测能力最佳。如果未来能应用于临床,可以简化检测流程,检测费用降低,为其在临床中的普及作出重要贡献,未来相信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巩固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医疗成本,避免治疗相关严重毒副作用。

Group 1 (ctDNA降低清零组):基线ctDNA检测为阳性,动态监测ctDNA水平减低,且末次采血ctDNA检测阴性;

(3)增加测序深度等技术进步有望提高ctDNA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率。

文章来源:《肿瘤影像学》 网址: http://www.zlyxxzz.cn/zonghexinwen/2022/0612/1234.html



上一篇: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光与影的生命”纪录片亮
下一篇:岳阳广济医院: “小蜡块”,带动病理诊疗技术的

肿瘤影像学投稿 | 肿瘤影像学编辑部| 肿瘤影像学版面费 | 肿瘤影像学论文发表 | 肿瘤影像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肿瘤影像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